怀揣着读书时翘首的希冀和梦想,毕业后我如愿地考进了检察院,内心只感到检察官的称号神圣而光荣,暗地下发誓要以青春作笔,热血为墨,书写人生壮丽的华章。
之后,我被安排在公诉科。那一刻却感到困惑和茫然:办公室的桌面甚至衣柜堆满了卷宗,身边的公诉人微蹙着眉头,神情凝重地看案,工作是抄抄写写,机械般地重复着,平淡而琐碎,具体而繁杂。这里没有想象中的豪情万丈与惊天动地,有的是为一份起诉书的表述而字斟句酌,为一个枯燥的数字而反复推敲,为一页真伪难辩的供词而冥思苦想。现实中的平凡与梦想中的伟大到底有多远呢?
五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崇高的理想并非虚无缥缈,高不可攀,它就根植于平凡而普通的岗位,根植于实实在在的工作,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坐拥平凡,才能感受伟大。因为,五年里,我时常为身边平凡身影所散发出的魅力所感动。我目睹了,鬓发斑白的老公诉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劳动,无私奉献,唯有眼角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公诉的生涯;身躯柔弱的女同事,顾大家,舍小家,忘我地工作,无怨无悔,繁重的任务让她们疏忽了孩子的啼哭;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远离了骚动和喧器,如火的青春和满腔的热情在一坐就是一天的工作状态中度过。这种对公诉事业的全神贯注,是专注是执着是坚守,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追求。阅卷、提审、下乡、开庭,一切都那么单调、烦琐,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铮铮誓言,更没有鲜花和掌声。公诉人是平凡的,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平凡得就象浩瀚的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象广袤的草原上的一株小草,你看不到它的影踪,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公诉人又是不平凡,因为每宗案件的处理会直接地关系到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公诉人的肩膀,担负起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万重期待,担负着撑起法治蓝天的光荣使命。在他们的眼里,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
做了五年的公诉人,办结了600多宗案件,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让加班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我总感觉自己象一台团团转的磨,一台日夜摇摆的钟。说实话,很累也很苦,甚至让人想走开。一叠厚厚的起诉书,记载了我五年的人生步履,浓缩了我美好的青春岁月,而今面对它,我有收获的幸福和满足,我感觉我的人生是如此的厚重,我的青春是那么的踏实,当回首往事时,我“也许就不必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必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我知道公诉一项能体现生命价值的事业,让我年轻的生命保有鲜亮的色彩。
一叠厚厚的起诉书,仿佛记载了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在庄严神圣的法庭上,佩戴着闪亮的检徽,用自信和智慧铸就的浩然正气,用掷地有声的铿锵雄辩,将被告人的狡辩一层层戳穿,让旁听的群众看到了正义的伸张,让被告人最终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为了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实际年龄,不辞辛苦,辗转几千里深入调查,换回几页纸的笔录,辛苦可想而知,但我知道对公诉人而言千分之一的错误率,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错案;为了办好一个贪污窝案犯罪,审核着成千册纷繁复杂的会计账本,一头埋进了堆积如山的卷宗,日以继夜,废寝忘食,连翻卷宗的手指都脱了几层皮。为了一个未成年人的犯罪,不厌其烦,频繁地到看守所提审、教育、感化失足少年,耐心地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我想到医生救助的是人的生命,而在这里公诉人救助的是人的灵魂……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勤勉地执着,对公诉事业如此的忠诚?这是怎样的一种原动力,怎样的一种信仰呢?我想这缘于每个公诉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一个梦想。我们希望看到美好的人间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希望人间没有不和谐的音符,没有犯罪,我们的案头永远没有案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句诗:“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我想和谐社会正是我们心中的绿洲,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正是在演绎着和谐的内涵,实践着和谐的梦想,我们这支公诉队伍就象一只骆驼队在寻找着那一片绿洲······
行文至此,我想写一首小诗来献给我们的每一位公诉人。
三尺诉台一片心,经天纬地任行吟。
为惩邪顽日夜事,常与灯火对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