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工作不顺心,生活失意时,我们总是不禁要问“我怎样才能生活得幸福一点,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过得比我好”之类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抱怨过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自己过得不幸福,羡慕别人的生活,苦苦追寻通向幸福之路。但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幸福,又有多少人静下心来思考过怎样才是幸福,
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也有过同样的困惑,罗素的《论幸福人生》,帮我解开了心中的困惑,让我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的著述中纯哲学的并不多,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在于他高深的哲学造诣,而是他的著作对人类道德的贡献。《论幸福人生》正是这样一本旨在为寻找幸福的人们给予帮助和启迪的书,它在结构体系上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人为何会感到不幸,让人们寻找到自己感觉不幸的症结所在;第二部分则分析如何获得幸福,以求人们能摆脱不幸的感觉,以获得幸福。文章语言平实,没有艰深晦涩之处,像是在与人交谈,娓娓道来,直入心扉,通读全文,令人豁然开朗。
在本书中,罗素讨论的对象是假设有一定物质基础,不用担心温饱,有健康的身体,能够从事一定的活动,但在生活中却不能感到幸福的人。他把不幸福的感觉归于人的嫉妒、虚荣心、负罪感等因素,认为典型不幸福的人是在青年时期被剥夺了某些正常的满足,于是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苦心寻求;他们给予成功足够多、不恰当的重视,而不是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的确,当一个人过分关注于目标,而却已然忘记了曾经为之奋斗的初衷,那这时的目标便已经成了一种异化,成了对人的束缚,而不再是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正如现在有人加班加点的工作,本意是希望能赚更多的钱或是能得更快的提拔、重用,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减少了和家人沟通相处的机会,也忽视了自己和家人的精神需要,每日疲于奔命,每天很晚下班回家,回到家之后也只有一个感觉:累,只想尽快休息,因为明天,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人能感到幸福吗?纵使有一天得偿所愿,但是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他曾经所拥有的、珍惜的,甚至是为之奋斗的东西,那岂不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举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个富翁在海边遇到一个躺在沙滩上的穷人,便问他为什么不去工作,穷人说为什么要去工作?富翁说是为了赚足够多的钱,将来能像我这样很悠闲的欣赏美丽的海景,穷人反问到:我不是正在欣赏吗?我想很多人正是和富翁有着类似的心理,当然这则故事有些极端,我也决非说生活中应该毫无斗志,不思进取,只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而偏离了航向。
罗素认为“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这与宋代文人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确,一方面,有些人由于过分关注自我,导致夸大自身缺点,自怨自艾,无法树立自信,也只关注自己的遭遇,越发自怜,觉得自己是如何的不幸,对之耿耿于怀,并羡慕别人的幸福。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很难会看到自己所已经拥有的,并珍视眼前拥有的,那带来的就只有痛苦;另一方面,有些人过分关注自我,自我陶醉,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他人的长处,陷入自恋的情结而不能自拔,夜郎自大,这种人也让人无法忍受,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最终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之上。其实,我们的行为并不如我们认为的那样重要,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关系不大,“一个人必须学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事物上,虽然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痛苦,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
现实中,很多人认为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是幸福,但“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往往会认为愿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而且这些人总是期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一帆风顺,毫无障碍,但“只有伴以一定程度的寂寞,某些美好的东西才有可能被人获得”,而且即使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但要知道再大的困难也都是可以克服的,那些似乎使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渐渐消失,以至于到后来人们都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困难有多么大了。这决不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一昧坚持,在追逐梦想的时候,应保持努力与放弃的平衡,尽力而为,把得失留给命运去安排。这样才不会为成败而伤神苦恼,有时放弃也是一种胜利。罗素说放弃有两种形式,一种来自于绝望感,一种来自于倔强的希望。的确,当意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不要固守不放,对已经付出的难以割舍,而应及时选择放弃,这样离当初错误的分岔口就不会太远,从新开始也就更容易。
不幸福有时不只是自我的人生态度所引起的,也可能会由人的待人处事态度导致。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生活在集体中,与人相处,相处的好坏也是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幸福感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不是别人赐予的,这种幸福最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的关怀。在和他人的相处不愉快之后,不能只看到别人的问题,将所有问题归罪于他人,实际上,“人们对别人的行为的抱怨,不过是对自身过分膨胀的、贪婪无比的自我,作出本能的具有利己倾向的合理反应而已”。
“生命应该像花朵那么温柔可爱,像峰峦那么稳定而清晰,像苍天那么高深不可测度,生命是可以这样的”。只要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些,当明白自己一生珍惜和追寻的目标时,困难只不过是漫长人生长河中的一些小小的礁石,人生戏剧中的一部分悲情戏而已,一切风雨也只是为了迎接彩虹,微笑便能在人生旅途上一路绽放,我们终可平静地欣赏生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