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时,叶秀仪起床给家人准备早饭。来不及吃早饭的她收拾好各种资料,半个小时后,赶乘7时从江门台山市台城区到三嘴码头的车。一个小时后,她在码头挤入菜农的队伍,排队买票,登上开往下川岛的船。又过了约40分钟,到达下川岛的她再改乘公交车,经过20多分钟的山路才到该市检察院设在岛上的检察室巡回工作站。这时已经是9时30分了。
自从该市去年底在此设立巡回工作站,接受群众投诉、摸查职务犯罪线索、维护群众利益后,广海镇派驻检察室主任叶秀仪两周就要来一次广海附近的下川岛,如果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她还要在岛上住一天。
叶秀仪的工作仅是整个江门派驻检察室干警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江门全市29个中心镇(街)全都设立了派驻检察室,并在其非设点的周边镇(街)设立了23个巡回工作站,仅去年,便收集和发现职务犯罪和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线索327件。
不久前,省检察院发文要求3年内在全省各地中心街镇设置派驻检察室,并要求全省检察机关以推进镇街检察室建设为抓手,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江门市检察院检察长向斌对笔者说:“检察机关必须走好群众路线,不能不告不理、有求才应,要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主导帮他们解决问题,主动向基层延伸监督触角,推动完善基层法治结构,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检察工作全覆盖
群众希望走出家门就有一个法律监督机关来维权。目前,江门29个中心镇都设立了派驻检察室,工作覆盖全市80个镇(街)1311个行政村(社区)
“你知道检察院是干什么的吗?”
“不知道!”
“你家的牛丢了,你找谁?”
“找公安。”
“找了公安,他们不理你怎么办?”
“那没办法了!”
“你来找检察院!”
这是2009年江门在全市推开派驻镇街检察室工作的时候,一位检察干警走进田间地头与一位农民的对话。对话很简单,可能细推敲起来也不严谨,但是一下子就让农民明白了检察院的基本职能——法律监督。
今年5月,叶秀仪组织干警在与下川岛同属一个镇的上川岛组织举报宣传周活动,一群村民围了过来说,他们2012年10月发现欧某在村里非法采矿,于是向相关部门举报,结果一直无果。“检察室敢不敢检察他们?”叶秀仪立即前往实地调查,看到由于超采矿石,上川岛美丽的海岸已经被挖得坑坑洼洼,她立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台山市检察院,并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原来该部门根本没有打算将此事移交给公安部门。于是,检察室通过台山市检察院给该部门下达检察建议,要求移交案件。目前该案已被立案侦查。
此前,该检察院对江门各界进行了“大走访”,发现大部分社会矛盾积聚在基层,可与此同时,现行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镇(街)一级没有设置检察机关,基层不公正司法、不依法行政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纠正,使得一些社会矛盾久调不息。可另一方面,随着法治文明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希望走出家门就能找到一个相对中立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来维护自身权益。
为此,该院铺开并积极推进派驻检察室工作,将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的“小事”奔波,给群众打起“保护伞”。目前,江门29个中心镇都设立了派驻检察室,每个检察室配备2名以上检察人员常驻,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受理、发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对诉讼中的违法问题依法进行法律监督。
为了进一步延伸检察职能,服务群众,派驻镇(街)检察室还在非设点的周边镇(街)设立了23个巡回工作站,强化了对非驻点镇街的法律监督辐射。同时,通过选聘1653名“阳光检务”联络员,构建基层检察工作组织网络,对全市80个镇(街)1311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惩腐维权的“利刃”
副科级检察室竟将科级镇委书记、人大主席拉下马;2011-2012年检察室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384宗,一个检察室便为村民挽回7000多万元损失
“为什么这里存在这么多越界开采、无证开采、超期开采的非法石场、沙场?”一次下村的调查中,派驻检察室的干警发现了该市某镇的问题。随后,检察室干警开始向群众走访了解,越调查发现问题越严重,群众对此怨声载道,并举报采矿老板背后“有人”。在此情况下,检察室干警将此线索报告给了其派出检察院。随后,检察机关调查发现,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安监局局长和工作人员等4人涉嫌腐败,放纵无证采矿活动。
“我们当时没想到检察室敢挑战镇委书记啊!”在该镇经商多年的李长文(化名)对笔者说。
笔者调查发现,查处此案非“个人英勇”,而是一种“集体性格”。检察室级别虽低,但却已经成为江门摸查基层官员犯罪线索、惩治腐败的一把“利刃”。据统计,仅2012年,江门全市派驻镇街检察室便收集和发现职务犯罪、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线索327件,其中移送并协助查办涉农惠民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15件16人。今年上半年,江门全市检察院通过检察室收集危害民生民利刑事犯罪立案监督线索便有29条,收集危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线索39条,并立案侦查20件34人。
去年6月,新会区都会村委会主任黎某平和书记黎某明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后,该市派驻会城区检察室专门走访了几户村民。“光抓人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村主任和村支书之前与某公司曾签署了一份收益分配明显不合理的合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明显损害。”村民对检察干警说。
于是,检察干警分别与都会村委干部和公司代表进行协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撤销该合同。按照当前市价计算,相当于为村集体挽回了7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向斌说,为及时搜集线索、掌握民情,派驻检察室按照“半周坐堂、半周走访”的工作机制,有效地开展了工作。据统计,2011-2012年,江门全市派驻镇街检察室共走访11600余次,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384件,成功化解和协助化解矛盾纠纷617件。
将公平正义落实到镇街
群众呼唤检察室监督、查处基层官员的违法行为,强化法律监督。2011-2012年,江门派驻监察室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撤案91件
一日,江门下辖某市的公安局门口聚集了100多位上访村民。他们反映他们村近期发生了十余件盗窃案,可是每次报案到辖区派出所,民警总是不理。为反映这一情况,他们专程赶到市里上访。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村所在镇的派驻检察室主任立即到场,调查了解情况。一举收集了14条立案监督线索,最终确定了7条具有重大价值的立案监督线索,并迅速对筛选出的立案监督线索开展调查。连续奋战3天后,一举把7条立案监督线索调查完毕,并协助侦监部门发出7份《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对该7宗案件全部作出了立案决定。
向斌说,因该立案而不立案、案件处理不公造成的上访在基层还有,对此,群众呼唤检察权介入,用派驻检察室监督、查处基层官员的违法行为,多一个自上而下垂直降临的权力到基层,肯定能解决一些问题。
为改善民生强化基层法律监督,把公平正义落实到镇街,派驻镇街检察室积极探索对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执法、司法活动实施监督的工作切入点。2011-2012年共协助派出院相关业务部门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71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撤案91件,提前介入侦查64件,确保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去年,该市全市检察机关依托派驻镇街检察室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请和提出抗诉63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7件,服判息诉174件,其中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83件,涉及金额2808万元。
(编辑:杨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