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看得到吗?听到不?”
“哎,能看到能看到,好清楚咧!在里面过得好吗?”
小静盯着眼前的笔记本电脑,与母亲急切地攀谈着,画面里除了小静的母亲外,还坐着小静的哥哥姐姐和牙牙学语的小侄女,众人背后还有个背着手来回踱步的身影,那是小静的父亲。
“你爸说坐在镜头前别扭,死活不肯坐前来,其实他就是怕被你看到他哭了。”小静的母亲解释。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次家人之间的网络普通视频聊天,但实际上,这次简单的聊天却连通了高墙内外。
小静是广州市第一看守所的一名在押人员,2012年3月因非法经营罪被逮捕送进看守所,在这次远程视频会面之前,她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和父母见面。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第一看守所是在押人员上千人的特大型看守所。在押人员中户籍在广东省外的占了总人数的70%左右,不少是在偏僻农村,每年都有几百名在押人员的亲属等来广州市第一看守所探望他们,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长途跋涉的疲劳、在大城市的食宿问题等等,各种费用以及精神上的疲惫成为在押人员的亲人来看守所看望的老大难题。
为解决在押人员与外地的亲人会面困难,广州市检察院派驻第一看守所检察室联合广州市第一看守所,积极推行了远程视频会见制度,借助亲情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从心理上加强了对在押人员的思想教育,便于他们回归社会。
广州市检察院派驻第一看守所检察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经常有一些服刑人员向他们反映家属前来看守所探望存在路途遥远、会见程序麻烦等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安心服刑。
“我们当时受到QQ视频聊天的启发,觉得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创新在押人员与亲属会面制度。”该负责人介绍。于是,该驻所检察室和看守所一起,开始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在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在押人员及其亲属提供方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监管场所里在押人员与外界通讯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要选择适合网络视频会面的场所、需要注意的安全因素、可以进行网络视频会面的在押人员需要符合什么条件等等。经过无数次开会讨论,驻所检察官与看守所的领导将预想到的问题及困难逐一突破。随后,驻所检察官向市公安局提出建议,不久,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和网络视频所需的相关设备获批送进了看守所。
他介绍,远程网络视频会面实现了本地在押人员与外地在押人员享有同等会面权利,只要由技术人员提前通知即将会面的在押人员亲属会面时间,让亲属提前找到能上网的地方,双方就能在约好的时间里进行视频会面。不少家属直接在家里上网,通过视频,在押人员不仅可以同时与多位家属见面,还能看到家里的场景,倍感亲切。
“提到看守所,很多人都会认为里面的生活很恐怖,我们理解家属对在押人员在看守所里的生活状况的担心,通过网络视频,家属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在押人员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这比我们的保证更能让他们安心,也使他们更加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第一看守所政委潘海察谈到网络视频会面时,认为这是一项能让看守所、在押人员及其家属三方建立信任、形成良性互动的举措。
在设定能够进行网络视频会面的条件时,除了家里或者家的附近能够上网视频这一必备条件之外,驻所检察官还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对申请网络视频会面的在押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把关。“网络视频会面现在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我们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初期先在留所劳动服刑人员中挑选参加会面的人员,在下一阶段,我们将安排部分已发生法律效力判决的罪犯参加这样的会面。”驻所检察官黄智恩坦言,在下一阶段,网络视频会面制度力求做得更细、更规范,将依法依规地根据实际灵活调整会面时间,争取实现让在押人员在重要亲人的各种纪念日、病急突发事故等情况及时通过网络与亲属会面。
日前,驻所检察官收到了小静发来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谢谢你们安排的这次视频会面,他们看我气色不错,该放心了。我不会再胡思乱想,一定好好表现,争取早点出去与他们团聚。”
(编辑: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