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检察院党总支日前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海珠区检察院6年后再次获得此项殊荣。像这样的荣誉,海珠区检察院还有不少:2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13年来,该院集体荣获各类国家级荣誉32项。
用心去爱,用爱连心
走进该院办公楼大门,满目触及的是法治、是尊重、是体贴、是现代化。300多平方米的接待中心,数码装备一应俱全,候访室、检察长接待室、情绪疏导室等井然有序。在这里,情绪激动的美籍华人梁女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
2010 年,为了继承父亲的房产,身患严重糖尿病并伴有视网膜脱落并发症、已摘除左眼晶体的美籍华人梁女士回国打官司。虽然最终赢得了房产,但是按规定必须支付全额诉讼费,这让她很不理解。她多次到法院协调未果,加之身体的伤痛折磨,为此事不断改签回美国的机票,情绪激动的她来到海珠区检察院申诉。接待她的是控申科检察官余伟文。一杯暖茶,耐心细致的倾听,温柔暖心的抚慰,让梁女士焦虑的心平静下来。临走,余伟文还递了张名片说:“上面有我的电话,您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联系我。”随后的日子,不管多晚,梁女士打电话,都能听到余检察官耐心的回应。
经审查,余伟文认为法院对梁女士作出承担全部诉讼费用的判决是合理的,梁女士不理解是由于中西方法律的差异造成的。于是,余伟文多次利用下班时间到梁女士家中看望,诚恳耐心劝说梁女士理智对待判决,并尽可能地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余伟文的真情打动了梁女士,她表示不再上访。
在海珠检察官眼里,用平等心去对待人和事,尊重每一个人,用心去爱,用爱连心,便是对事实的尊重,对法律的尊重。
“不抱着金蛋过日子”
“不抱着金蛋过日子”,在海珠区检察院,大多数人都有多个岗位锻炼的经历,即使你刚获得了全国的荣誉,全新的岗位和全新的挑战依然会摆在你面前。
海珠区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个个是从业务部门摸爬滚打出来的,所分管的业务部门亦定期轮换。
多部门的锻炼,使海珠区检察院培养了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该院每年都有干警获得全国、省、市各类荣誉。十多年来,该院先后向各级单位输送了4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海珠区18条街道的现任主要领导,有6个是该院出来的。
学无止境,厚积薄发
“只有勤于学习,才能保持队伍激情,不断开拓和优化个人发展空间。”海珠区检察院检察长蔡世葵告诉记者,“我们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海珠区检察院坚持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干警,鼓励干警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工作状态,以学习文化升华队伍整体素质。
该院成立了10个学习小组及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会”、“海检讲坛”、“学习沙龙”等活动,提升队伍学习力;组织“修身论坛”、“古诗文辞赋朗诵会”,提升品质,陶冶情操。2007年,该院成为广东省首个被授予“AA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称号的检察院。
海珠区检察院平均每年撰写调研文章350多篇,人均2.6篇,自2000年第一届全国检察理论研讨会召开以来,连续7年有论文入选,在全国基层检察院中首屈一指。该院积极打造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优秀侦查员、全国优秀公诉人等一大批领军人物,带动着整个队伍朝着更加卓越的目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