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公诉庭观摩评审活动”第二轮评选近日在东莞举行。1月6日上午,观摩评审活动的专业评审小组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审判庭对东莞市院提起公诉的蒋立海等二人贩卖毒品一案进行现场评审。该次庭审也是东莞市院2015年“检察开放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共邀请了十七名在莞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参与现场观摩,同时由于该庭有侦查人员出庭,侦查机关也组织多名刑侦干警参与听庭。本次庭审,不仅考验了公诉人的综合业务素质,更近距离展示了公诉风采,促进了检务公开,也进一步擦亮了东莞“阳光公诉”品牌。

东莞市院将本次“全省优秀公诉庭观摩评审活动”与年度全市优秀示范庭评比活动相结合,组织全市五个公诉部门积极申报,通过评比选送了三个公诉庭参加第一阶段的书面评审。经激烈角逐,东莞市院公诉一科申报的由熊意超出庭支持公诉的朱伟等四人贩卖毒品案成功入围“十五强”,进入现场评审阶段。1月6日的蒋立海二人贩卖毒品一案现场评审过程中,出庭支持公诉的熊意超同志在两名被告人不认罪、辩护人均作无罪辩护的情况下,凭借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丰富的公诉实战经验以及敏捷清晰的庭审思路、理性平和的庭审风格,有力地指控了犯罪,得到现场观摩指导的评委、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的肯定。同时,东莞市院的官方微薄“东莞检察”通过16条微薄15张照片对庭审动态进行直播,受到了广泛关注。

公诉人熊意超同志是东莞市院公诉一科的检察员、主诉检察官,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公诉工作八年来,熊意超同志办结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约300件,包括东莞王琳等十九人涉黑案、广东首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案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作为科室诉讼监督组组长,该同志的诉讼监督工作也非常突出,起草了《对刑事案件中另案处理人员的监督办法》等工作制度,并协同技术部门开发了另案处理人员信息平台软件。该项另案处理监督工作机制创建后,省院、高检院的相关部门先后到东莞调研,东莞经验为另案处理监督工作在全国的全面铺开提供了有效参考;2014年东莞的该项工作机制被省院评为“广东省检察机关关于创建平安广东十大典型案例和事例”,在全省通报表彰。熊意超同志结合实务实践主笔了省级课题《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工作机制研究》,并顺利结题。此外,该同志还获得过东莞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市严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院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东莞公诉部门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兼优的突出代表。

熊意超同志所在的东莞市院公诉一科是全国优秀公诉团队,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在阳光公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硕果累累。该科创建的“阳光公诉”工作机制曾被检察日报头版头条予以介绍,并被高检院领导予以批示,成为东莞检察机关的一大品牌。该科近年来在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不断加大阳光公诉工作力度,效果显著。如在“东莞检察”微薄上专门开辟公诉人手记、检察官以案说法栏目,让民众更深入了解检察工作;完善文书说理制度,如退查说理、追诉漏犯说理等,增强工作信服力,有力地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2014年,在第二、三届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法律文书说理评比活动中,该科一篇文书获得一等奖,两篇文书获得优秀奖。在队伍建设方面,该科着眼于公诉工作的长远发展,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创建了“公诉特训营”等多个岗位练兵亮点品牌,完善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如定期开展“公诉学习论坛”活动,狠抓干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打好办案基本功;每年均举办精品案件评比、办案能手评比、调研能手评比等评比活动,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公诉干警岗位练兵的热情;依托“公诉特训营”开展技能竞赛与晋级考核活动,涵括论文写作、法律文书制作、业务答辩等实战技巧训练,促使公诉人的业务技能由熟练走向专精。该科的队伍建设材料被最高检政治部主办的《检察队伍建设》采用。近三年来,东莞市院公诉一科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诉团队、全省工人先锋号、省检察院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