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细览 我眼中的师德
今天是:
News GDPP
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检察文化>文学创作
我眼中的师德
时间:2015-09-07  作者:  新闻来源:阳光检务网  【字号: | |

  师德与医德一道自古以来便为世人所传颂。尊师重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古人对师德之誉溢于言表。《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的“立德”便是树立道德榜样之义。自古以来为师者,便是立德修身、言传身教的典范。遗憾的是,当今社会师德、医德同时遭遇信任危机,沽名钓誉之师者有之,利欲熏心之师者大有人在。呼唤师德的回归,让师德回归本位,成为每一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记得大学时代,为准备一场辩论赛须弄清一个法律问题,反复查阅资料不得其解。迷茫之时得知校内有位老师在该法领域颇有造诣,于是鼓起勇气打电话向其求教,本以为电话中有三言两语指点迷津便可,没想到老师竟主动答应当面解答问题,让我受宠若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寒气逼人,约定时间刚到,老师便如约而至,口里吞吐着白气,对我一番耐心解答,之后还不忘勉励我几句便悄然离去。如今老师的模样和谈论的内容已逐渐模糊,但当时的场景和心情却让我记忆犹新。为人师者,当如是也。现如今,我已是一名检察官培训兼职教师,我的课件背后一定留有我的联系方式。每当学员向我请教问题时,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认真解答学员的疑问,这便是师德的传承,也正是师德的力量。

  我眼中的师德,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对师者角色的责任和担当。在讲授过程中只有老师自己清楚,自己有没有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每个知识点是否经过考证,该延伸的地方有没有适当发散开来,老师的这种自我要求的高度责任感完全建立在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础上,却与教学的质量效果紧密相连。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各行各业中,对老师、医生格外强调德行操守的原因所在。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则亲身经历的故事。当年为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报名了某辅导班,班上有位教师在圈内小有名气,可在课堂上却鲜有上佳表现,照本宣科,课后也从不停留。有一次我带着问题课后求教,他大步流星,目不斜视,一边走一边与我对话,可怜我一路相随近百米,最终也不知其所以然。看着他的背影,我感到莫名的惆怅。师者如此,何来师生感情一说,还不如路上的匆匆过客。所谓盛名,不过尔尔,如此担当,怎能配得上名师的声誉呢?

  我眼中的师德,教书育人一定不为名利所羁绊,更多的是对三尺讲台的执着热爱和坚守。正所谓“笃出诚美,慎终宜令”,为人师者,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能够一直保持热情,秉持开始一样专注的态度并坚持到底,则显得更加可贵。作为年轻教师,大部分开始时都能满腔热情,我也不例外。站在讲台上,看到学员们投过来专注的眼神,心中不免有些小小得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体会到一声“老师”之下的艰辛。为了备好一堂生动的培训课,需要充分考虑到成年人培训的特点,兼顾到知识性、实用性和生动性,三面俱到已是

  不易,要实现三者的平衡、“寓教于乐”更是难上加难。查阅资料、设计互动点、制作PPT课件,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的保证。作为兼职教师,我也曾有过动摇退缩的念头,忙完一整天的工作,谁不想懒懒地窝在沙发上欣赏“中国好声音”呢?但这就是为师者所要付出的代价。师德所向,贵在热爱与坚持,不为名利所驱使。虎头不难,蛇尾常见,秉承师德,善始善终,恰恰是师者能够享受尊荣之所在。

  我眼中的师德,还在于为师之人个人的德行修为。在我看来,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正是自身修炼的过程。为人师者自然要在其专业领域比常人懂得更多,普通人知其然即可,而老师则必须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知晓知识的背景、来源、出处,还要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做到这些已远远超出了知识渊博的能力范围,它要求必须有日常丰富的积累、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乃至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而这些都已是个人修养的范畴。你难以想象,一个热衷于社会活动、频频走穴捞金的所谓“名师”,能够在学术上能够持续有所建树。抵得住名利的诱惑,才能守得住学术的繁华。放眼当今公认的名师,如季羡林、江平先生者,一生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不仅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而且个人德行也是有口皆碑,关心学生,不遗余力,治学严谨,不存怠慢,人格魅力为学生所公认和推崇,这便是师德散发出的耀眼的人文光辉。

  师者,宛如一盏路灯,默默地矗立在路边照亮求学者前行的道路,自己却注定要忍受孤独。我眼中的师德是这样一

  种情怀,也许竭尽所能也没有声名鹊起、桃李满天下,也许倾其所有却一直在清贫和孤独中挣扎,但却总能沉浸在师者的责任、执着和荣耀之中不能自拔,毕其一生只为内心深处的一份承诺:不辱师名,不负师德,润物无声,大爱无涯。

  (作者: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李涛)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版权所有: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新城华强路6号 邮编:510623
技术支持:
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1号